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我要休息一下

  這個學期的忙碌程度隨著時間越來越令人吃不消,所幸終於到了學期的尾聲,不然每天晚睡、早起的生活讓我上廁所的時候都會有點擔心自己會不會血尿,如果哪天真的血尿了,不知道是身體受到的打擊比較大,還是心理受到的打擊比較大。

  不過操勞歸操勞,經歷一番痛苦之後的休息反倒讓人覺得更加甜美。我想接下來的幾天會讓我更加珍惜吧,即使只是坐下來看看閒書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這學期雖然在辛苦中結束了,但是卻碰到不少有趣的事,就稍微介紹一下吧。



  這個學期當了兩科的助教,一科是和去年一樣的管理數學助教(大二課程),另外一科則是因應指導老師開設的大學部課程,不得不擔任計算機概論的助教(大一課程)。

  管理數學這門課的助教就如同往年一般的悠閒,就只要負責改考卷和監考就好了,是件很平淡的工作。至於計算機概論可就是我的老本行了,在當助教指導大學部學弟妹的時候,我實在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骨子裡還是個工程師,有的時候情不自禁就會講解得太過深入反而讓他們聽不懂。

  計算機概論對於商管的學生來說應該算不上太重要,只要稍微瞭解一點基本的原理就很夠用了。但是我不懂老師為什麼仍然還是嚴格地把這門課分成理論和實作兩個部份。理論的部份和資工系用一樣的課本;而實作的部份除了教學弟妹們頗為深入的 Excel 操作之外,竟然還教他們寫程式。雖然只是教了一點 C++ 的皮毛(連 pointer 都還沒講到,應該算是皮毛吧),但是也讓他們夠痛苦了。

  在當助教的過程中,問題最多的卻不是一般的大一學弟妹,而是兩位分別來自泰國和印尼的僑生學妹。來自泰國的僑生個子比較嬌小,膚色雖然較深,但是卻沒有印象中泰國人的黝黑,她開學前不久才來到台灣,還不太會講中文,但是我用正常的中文對話速度和她溝通,她卻都聽得懂;至於讀和寫,可就完全不行了。來自印尼的僑生已經來台灣念過一年的語言學校,聽、說都沒什麼大問題,至於讀、寫就只能算是略通而已。

  雖然她們兩個都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生,也都是同一個系、同一年級的同學,所以每天都在一起上課、生活,但是兩個人之間唯一的共通語言竟然卻是兩個人都不熟悉,甚至初學乍練的中文。聽到她們兩個用中文溝通、討論課業,實在讓我有種心酸的感覺。

  因為她們分別來自泰國和印尼,所以課業上常常遇到問題,而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來自常常要逼迫他們操作電腦的計算機概論。在學習操作 Excel 的時候,她們兩個根本就看不懂「函數」、「樞紐分析表」等專有名詞的意義,所以只能在筆記本上記下操作的指令是在哪一項功能表的第幾個,用這樣辛苦的方式學習的 Excel 的各種功能(後來我問了她們才知道,原來在泰國和印尼都是用英文版的 Windows 和 Office ,因為她們說:「就算翻譯成印尼文或是泰文,也看不懂啊!」,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用英文反而比較好懂)。

  對於這兩個來自東南亞的僑生來說,台灣是個非常冷的地方,如果在她們兩個的國家,一月初的時候大概也還有 24 ~ 26 度,一年之中根本沒有幾天是冷的,所以她們來這裡買了很多冬天的長袖和厚大衣,這些衣服大概也只有在這四年中才用得到吧,對她們來說應該也是個難忘的體驗。



  這個學期除了當助教之外,也要補修大一的基礎課程。這是一門需要分組報告的課,或許碩士生在大學生的眼中會被誤會成實力比他們強很多吧,所以很容易就找到和我們一組的大學部學妹。但是我實在覺得這是個誤會啊!如果真的這麼強,那我幹麼還來修課?不過既修之則安之,我就以同時身為計算機概論助教,也同時是同組學長的身份開始了這門課程。

  在做報告的過程中,雖然我覺得自己在這門課的領域中並沒有比大一強上太多,但是還是覺得自己既然年紀稍長了幾歲,當然也該扛起一點帶頭的責任,當這些剛上大一的小朋友們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提供一點意見。沒想到她們對於自己該做些什麼事卻相當清楚,很快速地分配了每個人該做些什麼樣的工作,也很有效率地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其實她們每個人都還有很多其他的雜務,但是時間分配的能力之高,讓我相當汗顏。



  除了補修大學部的基礎課程之外,我仍然也要修習碩士班的課程,在這裡寫下的是一門評分標準很奇怪的課。直到期末公佈總成績的時候,大家才知道評分的比重:平時成績佔 30%,平時報告佔 30%,期中考和期末考各佔 20%。但是老師對於這樣的評分標準卻給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樣的比重下,能過的同學比較多」。雖然這理由聽起來有點爛,但是還算是勉強合理,因為即使在這樣的評分標準下,所上的碩二還是當了 10 個人,碩一當了 13 個人;如果把期中、期末考試的比重加重,而平常分數的比重減低,被當的情形一定會更加慘烈。

  之所以特別挑這門課出來寫,其實是因為我剛好以 70 分低空飛過,至於能低空飛過的原因實在連我自己事後回想起來都覺得驚險萬分,只要學期成績中任何一個部份差了半點,下個學期的修課計畫就會天翻地覆。

  評分的標準中有一項「平時成績」,指的是要上課發言、和老師互動,學期末的時候老師就會依據對你的印象分數做出評比。這個標準聽起來實在不太客觀,如果老師的印象有誤,那就只能在自己的平時成績上看到刺眼的 70(這是老師打這項分數的起始點)。而我就是靠著這項分數才好不容易低空飛過。

  期末上最後一堂課的時候,老師點了每個人的名字,問問大家對這學期的課程有沒有什麼意見建議,也針對每個人的建議做出回應。而坐在我旁邊的同學的座號比我前面不少,所以早已被老師點過;在這位同學被老師點過之後,老師在回覆其他同學的建議時提到了所上的另外一位T老師算是他相當欽佩的一位老師。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位老師算是自視甚高的一位教授,能被他放在眼中的老師人數實在不多,所以我旁邊的同學就拱我在老師點我的時候提問:「請問所上還有哪些老師能讓老師欽佩?」。

  至於老師的回答就不是重點了,不過我卻因為問了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而讓自己的平時成績由 70 變成 80,這多出來的 10 分換算成期末總成績大約是 3 分,也就把我的期末總成績從 66.76 推上 69.76,最後進位變成及格的 70 分。

  這樣驚險的及格經驗實在相當少有,所以特別記錄下來。



  接下來,就是迎接人生中最後一個學期了(希望是)。


沒有留言: